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Cami Lu

籌資常見迷思


當創業家們決定挑戰資本市場後.首先會完成商業計劃書 (Business Plan) 或募資簡報,接著則會積極參加各式商業活動,例如:參加 Demo Day 接觸潛在投資人。製作募資簡報或進行募資活動,需要對自己的事業進行整理及檢驗,將投資人在乎的問題包含最基本的創意及營運構想、創新技術(如是否存在競爭者或潛在競爭者、團隊的獨特銷售點 USP 為何等)、獲利高的商業模式及與眾不同的策略規劃等納入考量。


此外,在募資過程中,新創團隊也需要思考現在的階段需要何種類型的投資人。投資人包含天使投資人 (Angel Investors)、創投 (Venture Capital) 及企業型投資人 (CVC),各類投資人追求的目標與時效性不同,有些具有階段性任務,有的則是重視快速出場獲利了結。


本文以下介紹新創團隊在募資過程中一定會遇到的籌資迷思:

籌資迷思1:增資股價越高越好

舉例:A 公司原始股東投資成本 10 元,希望新股東 X、Y、Z以 50 元增資。


創業家一定希望自己過去一段時間的努力可以換來估值與股價的增加,然而,如果再更下一次的增資是在 50 元以下時 (Down Round),X、Y、Z股東會不滿,從而造成股東紛爭、經營權不穩、策略方向衝突等問題。一般而言,公司的估值或募資行情會隨著大環境而有劇烈變動,雖然並非所有新創團隊都會遇到 Down Round,但 Down Round 的募資情況非常常見。因此,在評估公司每一階段的估值時,應有其合理性及需要有完整的財務預測、營運策略規劃作為支持股價的證據。

籌資迷思2:股權稀釋沒有控制權

舉例:創業家A希望持有公司50%以上股權,以避免經營權旁落。


所有創業家都希望握有公司的絕對控制權,但從實際狀況來看,不僅創業家 A 自有的資金不足,公司亦須持續成長的資金,因此創業家 A 堅持握有 50% 以上股權可能造成公司成長受限,甚至被競爭對手追過或消滅。從創投的立場而言,因為深知經營的成本與風險遠比從旁協助高,所以在資金投入後仍希望將經營權留給創業團隊。創投的主要目標是協助補足資金缺口、減少公司燒錢的時間與犯錯的機率以及協助完善營運計畫與策略,因此基本上不干涉經營團隊,而是從旁給予相關資源與協助

籌資迷思3:能逃稅節稅最好

舉例:會計師跟我說這樣比較節稅,故以兩套帳方式處理公司會計。


外部投資人在投資公司時,一定會看公司過往的會計資料並且驗證其正確性。若在驗證財務報表正確性的過程發現疑慮點,將會加長 DD (Due Diligence,盡職調查)的時間。常見的情況是:DD 過程中,因為會計或稅務問題而無法進行投資。因此,建議各位創業家們,若在未來有募資的需求或規劃,一定要將各項費用與收入憑證確實入帳,以增加募資的成功率。


結語


常見的籌資迷思除以上三點外,還包含價值型投資人與高價投資人的選擇或技術作價。本文提及作者於創投生涯中常見的迷思,這些都可能是讓募資案不成功的原因 (Deal Breaker),希望透過本文,讓創業團隊在募資前先暸解可能面臨的問題,供創業者們參考!


關於我們

​聯絡方式

  • Facebook - White Circle
  • LinkedIn - White Circle

本部落格中的內容僅代表個人的觀點和觀察,旨在提供參考,並不代表所屬公司與新創一零一平台之立場或意見。所有文章和評論僅為分享個人見解和經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公司政策之指引。

bottom of page